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 姚抒廷):多位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因食用了預開口的椰子導致身體不適、緊急就醫(yī)的經(jīng)歷。有不少人猜測是椰子變質滋生椰毒假單胞菌,甚至會產生致死率高達41%的米酵菌酸。
北京朝陽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yī)師楊軍表示,椰子保存不善確實會變質引發(fā)食物中毒,但是致病的病原體不一定是椰毒假單胞菌,椰毒假單胞菌感染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中毒后死亡率大概41%左右,且沒有特效解毒劑。此次事件引發(fā)的“椰子變質后會產生椰毒假單胞菌”說法不嚴謹,有待科學證實。
《新聞+》記者:椰子變質后真的會產生有劇毒的椰毒假單胞菌嗎?
楊軍: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嚴謹,有點夸大其詞。
這個事件其實是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問題,椰子開口之后擱置了多長時間,這個很重要。而且冷藏的環(huán)境也并不是無菌或少菌的環(huán)境,椰子預開口以后,不可避免地會進入空氣或細菌。尤其是椰子汁,它含糖分、脂肪、植物蛋白,如果保存不善的話,容易出現(xiàn)霉菌感染,發(fā)生食物變質。
另外,可能當事人買的椰子本身就是變質的,可以考慮是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腸炎,或者是急性引起的胃腸炎。但是導致胃腸炎的病原體不一定是椰毒假單胞菌,因為我們國家對椰毒假單胞菌、米酵菌酸中毒是有嚴格的診斷依據(jù)的。不是因為都有“椰”字,就將它們產生聯(lián)系。除非是我們拿著導致發(fā)病的椰子去做化驗,確實找到了椰毒假單胞菌,才能下定論。我也查了文獻,目前還沒有椰子變質產生椰毒假單胞菌的案例。
《新聞+》記者:米酵菌酸是什么?中毒后有哪些癥狀?
楊軍:米酵菌酸是米類、含淀粉類的,包括玉米,這一類食物在發(fā)酵的過程之中,比如說環(huán)境潮濕陰暗,易滋生細菌,從而產生這種毒素。除了米類發(fā)酵以外,還有銀耳、木耳,泡的時間比較長,泡得不好、泡發(fā)了,也可能會產生米酵菌酸。
如果明確是椰毒單胞菌污染,它會產生兩種致病的毒素,一種叫米酵菌酸,還有一種叫毒黃素,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它們會影響到人體呼吸鏈里一個很關鍵的器官線粒體,導致嚴重的肝損傷、腦神經(jīng)損傷,F(xiàn)有的文獻記錄中毒后死亡率大概41%左右,且沒有特效解毒劑。
《新聞+》記者:如何避免食用變質椰子?
楊軍:首先,不建議買這種預開口的椰子。在買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椰子的顏色,比如椰子殼的顏色,沒有霉斑,打開以后看椰子肉是正常的奶白色,椰子汁是透明的、澄清的,這樣的情況下考慮椰子是完好的。如果椰肉暗沉、發(fā)黃,椰子汁出現(xiàn)渾濁、沉淀物,就說明椰子已經(jīng)不那么新鮮了,甚至已經(jīng)發(fā)生變質,建議不要喝。
其次,打開椰子之后可以聞一下,新鮮椰子是清香的。如果味道已經(jīng)發(fā)酸,入口發(fā)苦,這種情況肯定是變質了,一定不要再喝了。
另外,購買預開口的椰子一定要問清楚椰子開口時間,留意其存放環(huán)境是否干凈。
特別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食品衛(wèi)生,盡量吃新鮮的食物。保存新鮮食物的時候,不是說擱在冰箱里就可以了,要注意生熟分開。食品一旦打開了包裝,要盡快吃完。
《新聞+》記者:哪些人群不宜多喝椰子汁?
楊軍:曾經(jīng)有一種夸張的說法是椰子汁甚至可以用來輸液,因為它和一種搶救用藥的成分接近,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從它的營養(yǎng)構成來看,含糖分、脂肪、植物蛋白,以及鉀、鈣等電解質,營養(yǎng)豐富。如果身體健康的人在正常途徑下攝取的話,確實是有好處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它的糖分含量比較高,所以建議血糖高人群、糖尿病患者,在飲椰汁的時候要慎重。其次本身有咽炎的患者飲用椰子汁,也可能會引起咽部的不適。
如果有過敏史,比如對植物、米、豆或者一些果實過敏的人群,建議就不要去嘗試飲用椰子汁。
對于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群,比如說有嚴重的反應性食道炎患者,我們也不建議多喝。
此外,由于椰子汁含鉀量比較高,富含鉀離子,如果腎功能不好,或者本身血鉀高的人群喝椰子汁的時候要注意。很多水果都富含鉀離子,比如香蕉、芒果等,高鉀人群在吃這類水果的時候都需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