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凌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托舉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直沖霄漢。
問天求索,我國首次小行星探測與采樣返回之旅正式啟程!
天問二號任務設計周期10年左右,主要任務目標是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取樣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這是繼探月、探火后,中國人在浩瀚星宇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
茫茫星海,為何選擇“追”這兩顆星?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韓思遠介紹,小行星2016HO3是人類目前發(fā)現(xiàn)的地球準衛(wèi)星之一。其保留著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陽系早期物質組成、形成過程和演化歷史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科研價值。
主帶彗星311P是運行于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小行星帶中的小天體,同時具有傳統(tǒng)彗星的物質構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軌道特征。對該主帶彗星進行探測,有助于了解小天體的物質組成、結構以及演化機制,填補太陽系小天體研究領域的空白。
“追星”之旅,“第一棒”至關重要。本次任務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首次執(zhí)行地球逃逸軌道發(fā)射,對火箭的入軌精度要求更高!叭绻麑⒒鸺胲壉茸魍痘@,這次的難度就像從上海投球到位于北京的籃筐中,籃球不僅要準確入筐,還要以特定的角度和速度!敝袊教炜萍技瘓F專家魏遠明說。
配備精良裝備,才能精準“問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陳春亮介紹,天問二號探測器上配置了中視場彩色相機、多光譜相機等11臺科學設備,助力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對小行星和主帶彗星進行探測,獲取科學數(shù)據(jù)。
由于小天體引力非常弱小,堅硬表面易造成探測器反彈,而松散表面又難以阻止探測器下陷,探測器的控制必須精準。據(jù)介紹,探測器將采用“邊飛邊探邊決策”的策略,從距離目標天體約2000千米開始,基本自主開展目標天體精準捕獲、逐步接近、科學探測和樣品采集。
“實施天問二號任務,推動星際探測征程接續(xù)前進,邁出了深空探測的新一步!眹液教炀志珠L單忠德說,任務實施周期長,風險難度大,后續(xù)還將經(jīng)歷10余個飛行階段。在完成小行星采樣任務后,天問二號返回艙預計于2027年底著陸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測器將按計劃繼續(xù)飛行,前往主帶彗星311P開展后續(xù)探測。
值得一提的是,2028年前后,天問二號仍在太空遨游時,我國將通過兩次發(fā)射進行火星的采樣返回;而當2030年前后天問四號對木星進行探測時,天問二號這趟“遠差”才剛進行到一半;等到2035年前后,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進行時,天問二號這場漫長的上下求索才會告一段落。
來源 | 新華視點、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