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fā)表于《英國皇家學會界面雜志》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大腦出奇地柔軟、有彈性。其抗壓能力類似明膠,而且比用于包裝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更容易破裂。
研究闡明了精確測量活人大腦物理特性的新方法。此前人類對大腦物理特性的了解,大部分來自于腦切片或保存在化學物質中的腦組織,而這會影響腦組織的硬度和彈性。
研究人員借助機器學習算法與核磁共振技術,計算出大腦及頭骨連接組織的不同特性。他們量化了大腦在受壓時的塌陷程度、側推反應以及結締組織的彈力。
該研究作者、卡迪夫大學的Nicholas BennionBennion說:“大腦比大多數(shù)人想象得軟得多。如果你觸摸一個沒有以任何方式保存的大腦,會發(fā)現(xiàn)它的硬度低得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非常容易破裂!
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腦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更容易塌陷,它被側向推動的彈性大約是橡膠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它的柔軟度與明膠相當。Bennion說,機器學習算法計算出大腦與頭骨的連接組織也相當柔軟,這可能是為了在人類突然移動時保護大腦。
斯坦福大學的Ellen Kuhl說,盡管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大腦是非常柔軟和脆弱的,但該研究使這一概念足夠精確,以便更好指導敏感的外科手術。
麻省理工學院的Krystyn Van Vliet說,這種新的測量方法可能無法完全捕捉大腦在劇烈運動時的變形方式,如被撞擊或交通事故產(chǎn)生的頭部創(chuàng)傷。在這些情況下,大腦內(nèi)的液體流動會改變其材料特性。
該團隊希望他們的模型可以基于核磁共振技術,預測病人手術時發(fā)生將發(fā)生的大腦變化。這種方法有望于在大腦手術中精準控制位置,減少手術侵入性。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8/rsif.2022.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