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纖維是什么樣?
生活中的紡織品無處不在。羊毛、羊絨、晴綸、馬海毛、兔毛,這些在我們看來“傻傻分不清”的纖維種類,卻能被杭州海關技術中心工作人員的“火眼金睛”識別。
在纖維分析室的顯微鏡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的差別。杭州海關技術中心紡織及絲類綜合業(yè)務部主任潘璐璐介紹,比如棉是天然卷曲的,羊毛是鱗片結構的,而亞麻是有一些橫節(jié)的。大家熟悉的晴綸和滌綸是化學纖維,還需要化學試劑進行輔助來定性。
如何自動識別羊絨還是羊毛?以往需要人工一根根識別,現(xiàn)在杭州海關技術中心有了秘密武器,通過機器實現(xiàn)自動化識別,拍攝照片后在模型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分析得出結果。
在羊毛衫檢測室,還有一臺神秘的箱式起球儀,在規(guī)定的轉(zhuǎn)數(shù)內(nèi),觀察起球程度來判斷面料是否容易起球。
據(jù)了解,杭州海關技術中心在杭州就有6個實驗場地,擁有海關總署規(guī)劃的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匯聚了25個涵蓋食品、動植、輕工、玩具、化妝品、危化品、紡織品等在內(nèi)的檢測和檢驗檢疫實驗部門,為行政執(zhí)法提供技術支撐。
“踩屎感”鞋實驗中會磨穿?
一到冬天,牛皮靴、雪地靴是很多人的最愛,這小小一雙靴子里也有很多科學奧秘。比如顯微鏡下,頭層牛皮表面有比較緊致的毛孔形態(tài),人造革就沒有毛孔狀。
在耐磨和耐折實驗室,杭州海關技術中心紡織檢測部副主任陳啟群介紹,一般會從耐折、耐磨、鞋底是否會剝離等角度檢測一雙鞋子的質(zhì)量。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這里光是耐折實驗,每雙鞋子都會經(jīng)歷4萬次的折疊測試,每分鐘經(jīng)歷230次折疊。有些強調(diào)“踩屎感”的鞋子雖然比較軟,但是耐磨性會不夠,在耐磨實驗階段真的會被磨穿鞋底。而一雙優(yōu)秀的雪地靴還要經(jīng)過防滑的考驗,在陶瓷面板加上20毫升的水,通過測試濕態(tài)的靜摩擦系數(shù),來進行防滑檢測。
【科學Q & A】
Q:為什么羊毛衫容易起球?起球的衣服就一定不好嗎?
潘璐璐解釋,起球在毛衫里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消費者不要認為起毛起球就一定不好。這個過程一般經(jīng)歷先起毛,再起球,然后脫落的三步。
當羊毛衫受到外界的摩擦力,且摩擦力足夠大時,毛纖維末梢被拉出形成圓環(huán)和絨毛,面料表面因此生成絨毛,這就是起毛;絨毛露出一定長度后,因搓揉摩擦,導致絨毛伸長和回縮而糾結成球,使面料表面形成毛球,這就是起球。當織物繼續(xù)受到摩擦時,毛球會脫落。當毛球形成速度大于脫落的速度,那么會有大量的毛球堆積在面料上。
起毛起球是正常的現(xiàn)象,羊毛衫起毛起球是不能避免的,當然起毛起球過多也不太好。
Q:雪地靴如何保養(yǎng)?
陳啟群表示,首先盡量不要沾水,不要暴曬;其次如果長期不穿,可以在里面塞一些紙,保持鞋體的外觀不變形,用袋子套在外面,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果內(nèi)里是羊毛的,可以用紙包一些樟腦丸,放在鞋邊上,避免蟲蛀。本報記者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