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二区在线,日本韩国欧美一级片,欧美自拍视频,欧美精品性视频,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在线播放,57pao国产一区二区,999精品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網  ->  科普知識  -> 正文

地球下地幔物質組成和溫度結構揭示

2023年07月12日 10:43:1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吳長鋒

  科技日報合肥7月11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吳忠慶教授課題組與國內同行合作,在約束地球下地幔的物質組成與溫度分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fā)表在國際綜合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其中,地球下地幔位于地表以下660至2890公里深度處,其體積和質量分別占地球整體的55%和52%,是地球最重要的圈層之一。地震學研究發(fā)現,下地幔并不均一,存在分布廣泛、尺度不一的波速異常。尤其是位于非洲和太平洋下方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其橫向和徑向尺度可達上千公里。這些異常體的性質、成因以及對地球演化的影響還不夠清楚。因此,獲取地球下地幔物質成分和溫度的空間分布對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與動力學至關重要。

  聯(lián)合地震學層析成像和地球內部礦物的彈性性質是獲得地幔物質成分和溫度空間分布的關鍵手段。由于下地幔極高的溫度和壓強條件,通過實驗測量處于下地幔條件下的礦物彈性性質極具挑戰(zhàn),而常規(guī)的礦物彈性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極其昂貴。為此,吳忠慶教授課題組提出并發(fā)展了計算量不到常規(guī)方法十分之一的彈性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

  研究人員利用計算得到的下地幔主要礦物高溫高壓彈性數據,結合下地幔三維層析成像模型,采用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方法反演得到了整個下地幔的三維礦物成分與溫度分布,并進一步得到下地幔三維密度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LLSVPs與周圍地幔相比在下地幔底部密度更高,在2700公里深度以上密度更低。此外,LLSVPs相比周圍地幔溫度更高,更加富集鐵和布里奇曼石,這支持了LLSVPs可能源自地球早期形成的基底巖漿洋的假說。

  這項研究的發(fā)現提供了關于下地幔物質組成和溫度結構的關鍵見解,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人們對地球深部結構的認識,并將對有關地球的形成、演化與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編輯: 王姝]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 科技金融時報
舉報電話: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號 |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杭州)律師事務所陳佳律師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3120240003 | 浙ICP備2024107310號 |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